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15年7月11-25日川西、藏、滇最美风景线休闲慢游开始报名啦....!
搜索
查看: 18199|回复: 20

户外常识系列收集之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7 2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所有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已標明出處),感谢原作者提供分享.
转摘的原因,是方便需要的人阅读及方便自已重温,同时,引用了不少同学的图片(已標明出處),在此表示感谢.趁60周年国庆大典来临之际,放上与需要的同学一起分享.


户外运动的定义
什么是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从广义的字面上可以单纯理解成:一切在“室外”开展的人类活动。
根据国家体育管理中心对户外运动的定义解释: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带有探险或体验探险性质的体育运动项目群。


PP為福建岩頂山1807M

户外运动的分类
按运动所在的自然环境的场地分类:
陆地项目:徒步、野营、溯溪、登山、攀岩、攀冰、探洞、滑雪、山地自行车等
空中项目:滑翔伞(有动力、无动力)、热气球、跳伞等
水上项目:漂流、潜水等
综合项目:定向越野、野外生存、野外拓展

山地户外运动
一、 一般山地户外运动
1. 徒步hiking:
2. 野营camping
3. 溯溪
4. 山地自行车

二、 极限山地户外运动
1. 登山mountaineering
2. 攀岩rockclimbing
3. 攀冰iceclimbing
4. 探洞caving


===========================================================================================


户外常识系列收集汇总

第一部份

1. 戶外常识系列之1-----------
登山不宜赶进度----------------------------第1页2貼

2. 戶外常识系列之2-----------
山野行走步伐-------------------------------第1页3貼

3. 戶外常识系列之3-----------
行程表及行程图----------------------------第1页4貼

4. 戶外常识系列之4-----------
行进时间规律,熱身與休息控制---------第1页5貼

5. 戶外常识系列之5-----------
宿营地的选择-------------------------------第1页6貼

6. 戶外常识系列之6-----------
户外水处理的三种方式-------------------第1页7貼

7. 戶外常识系列之7-----------
野外遇险的求救----------------------------第1页8貼

8. 戶外常识系列之8----------
户外运动方向的判断方法-----------------第1页9貼

9. 戶外常识系列之9----------
野外饮水与寻找水源-----------------------第1页10貼

10. 戶外常识系列之10---------
攀登的三拍法------------------------------第1页11貼

11. 戶外常识系列之11---------
野外夜间距离判断的简单方法---------第1页12貼

12. 戶外常识系列之12---------
户外运动的能量补充---------------------第1页13貼

13. 戶外常识系列之13---------
攀岩的绳索---------------------------------第1页14貼

14. 戶外常识系列之14--------
户外溯溪探险-------------------------------第1页15貼

15. 戶外常识系列之15--------
户外野营-------------------------------------第1页16貼

16. 戶外常识系列之16--------
人工攀岩场----------------------------------第1页17貼

17. 戶外常识系列之17--------
户外运动之速降----------------------------第1页18貼

18. 戶外常识系列之18--------
攀岩过程中的拉筋要领-------------------第1页19貼

19. 戶外常识系列之19--------
户外攀登常用术语-------------------------第1页20貼

20. 戶外常识系列之20--------
安全攀登确保安全-------------------------第1页21貼

21. 戶外常识系列之21--------
攀登的保护----------------------------------第1页22貼

22. 户外常识系列之22--------
常用繩結介紹------------------------------第1页23貼

23. 户外常识系列之23--------
绳索的認識----------------------------------第1页24貼

24. 户外常识系列之24--------
绳子的保养----------------------------------第1页25貼

25. 户外常识系列之25--------
绳子的选购----------------------------------第2页26貼

26. 戶外常识系列之26-------
《山野安全》须知--------------------------第2页27貼

27. 戶外常识系列之27-------
<地圖與指北針>----------------------------第2页28貼

28. 戶外常识系列之28--------
戶外常用葯品及其用途-------------------第2页29貼


第二部份

29. 戶外常识系列之29------
户外天气知识-------------------------------第2页30貼

30. 戶外常识系列之30---------
山野雷电防护知识----------------------第2页31貼

31. 戶外常识系列之31------
户外运动与保险----------------------------第2页32貼

32. 戶外常识系列之32--------
高原旅行应掌握的防晒知识-----------第2页33貼

33. 戶外常识系列之33--------
户外游泳安全须知-----------------------第2页34貼

34. 戶外常识系列之34--------
户外徒步行走基础知识-----------------第2页35貼

35. 戶外常识系列之35--------
户外迷路指南-----------------------------第2页36貼

36. 戶外常识系列之36--------
户外运动之打绑腿-----------------------第2页37貼

37. 戶外常识系列之37--------
长途徒步行走的方法--------------------第2页38貼

38. 戶外常识系列之38--------
雪山步行技法-----------------------------第2页39貼

39. 户外常识系列之39--------
攀冰的危险与风险控制-----------------第2页40貼

40. 戶外常识系列之40--------
户外运动之步行技法--------------------第2页41貼

41. 戶外常识系列之41--------
驴友装备采购指南-----------------------第2页42貼

42. 戶外常识系列之42--------
与大海搏击的冲浪运动-----------------第2页43貼

43. 戶外常识系列之43--------
极富吸引力的户外定向运动-----------第2页44貼

44. 戶外常识系列之44--------
极富刺激性的探洞活动-----------------第2页45貼


第三部份

45. 戶外常识系列之45---------
户外被毒虫咬伤、蜇伤的应急处理--------第2页46貼

46. 戶外常识系列之46---------
户外创伤的处理--------------------------------第2页47貼

47. 戶外常识系列之47---------
户外摔伤出血的应急处理--------------------第2页48貼

48. 戶外常识系列之48---------
户外运动脱臼的应急治疗方法--------------第2页49貼

49. 戶外常识系列之49---------
户外防蛇及蛇伤的应急治疗-----------------第2页50貼

50. 戶外常识系列之50---------
户外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第3页51貼

51. 戶外常识系列之51---------
户外运动脚泡的预防及对策-----------------第3页52貼

52. 戶外常识系列之52---------
山友要保护好膝盖-----------------------------第3页53貼


第四部份

53. 戶外常识系列之53--------
户外穿越旅行-----------------------------------第3页54貼

54. 戶外常识系列之54--------
户外背包背负与调整--------------------------第3页55貼

55. 戶外常识系列之55--------
如何正确背包-----------------------------------第3页56貼

56. 戶外常识系列之56--------
驴友必备的两个背包--------------------------第3页57貼

57. 戶外常识系列之57--------
关于登山包的学问-----------------------------第3页58貼

58. 戶外常识系列之58--------
洞穴探险必备工具-----------------------------第3页59貼

59. 戶外常识系列之59--------
话说登山杖和行走杖的异同-----------------第3页60貼

60. 户外常识系列之60--------
坐式安全带的安全使用-----------------------第3页61貼

61. 户外常识系列之61--------
户外服装常识-----------------------------------第3页62貼

62. 户外常识系列之62--------
登山鞋--------------------------------------------第3页63貼

63. 戶外常识系列之63---------
户外睡袋使用技巧----------------------------第3页64貼

64. 戶外常识系列之64--------
驴友背包要合理摆放物品--------------------第3页65貼


第五部份

65. 戶外常识系列之65--------
AA制登山的一些原则------------------------第3页66貼

66. 戶外常识系列之66--------
做一个真正的驴友----------------------------第3页67貼

67. 戶外常识系列之67-------
青藏旅游须知-----------------------------------第3页68貼

68. 戶外常识系列之68-------
进藏游必备物品--------------------------------第3页69貼

69. 戶外常识系列之69-------
西藏游的安全知识-----------------------------第3页70貼

70. 戶外常识系列之70-------
西藏气温与旅游--------------------------------第3页71貼

71. 戶外常识系列之71-------
女性驴友必读-----------------------------------第3页72貼


其他
72.戶外常识系列之72----------
户外低温症的急救及防护方法-----------------------第3页73貼

73.戶外常识系列之73------
溺水者的紧急救护------------------------------------------第3页74貼

74.戶外常识系列之74-------
野外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第3页75貼

75.戶外常识系列之75---------
什么叫高原病,常见的高原病有哪些以及如何急救?------------第4页76貼

76.戶外常识系列之76---------
手机短讯在戶外安全上的应用------------第4页77貼

77.戶外常识系列之77---------
创伤救护------------第4页80貼

78.戶外常识系列之78---------
心肺复苏(CPR)------------第4页82貼(带:成人CPR急救示范录像)

79.戶外常识系列之79---------
<<你是否合适参加户外活动之风险评估表>>------------第4页92貼

80.戶外常识系列之80---------
<<户外食品计划>>------------第4页99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21: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戶外常識系列之1----------登山不宜赶进度
資料轉摘於叢林穿行者.


       有些山友首次登山,总希望能一口气翻越山顶,事实上这既是不易办到的事,又隐藏着较多的危险性。因为当登山之际,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心脏的负荷也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心率加快、心搏加强,血输出量增多,心脏氧耗量增大。
      因此,登山时不必求进度,更不宜互相比赛,须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宁可把登山的时间放宽些,也不要急于求成,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上山容易下山难,有爬过山的人,大多以为上山费力下山轻松,事实上未必如此。上山时尽管确实需要付出较多的能量,但下山时的安全性却远比上山时小。而且下山时小腿肚(腓肠肌)高度紧张,以至从高山返回平地后,多数人要痛上好几天。补救的办法是切勿一口气冲下山,其间多加休息,休息时应不断用双手按摩腓肠肌,以使痉挛解除,血循环改善。



      另外,下山走得太快,人体有运动惯性,有时会产生不能及时减慢或止步的情况,甚至会绊脚摔倒滚下山来,非常危险。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准备:

1.登山前应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随时携带药物;有高山反应及身体不适者,勿勉强上山。
2.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照相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要选择能保障安全的地点和角度,尤其更要注意岩石有无风化。
3.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领,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4.登山时思想要沉着,动作要缓慢。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的人更要注意这一点,走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
5.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这样会使膝盖和腿部肌肉感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6.在雪地行军过程当中不要大声喧哗避免造成雪崩。
7.爱护自然环境,不破坏景观资源;维护风景区环境整洁,不任意丢弃垃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21: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戶外常識系列之2--------山野行走步伐
原创:泰雷家  


1.稳定重心
      山野徒步不同于城市里的柏油道路之处,在于有非常多的上上下下凹凸不平的步道。即使是针对无经验者而设计的较完整路线,有时候仍会遇到凹凸不平的石头路,或到处横生长的树根和滚来滚去的石头;一不注意就容易失去平衡,导致闪腰或跌倒。而且长时间上下行陡坡,一旦按照在城市里的大马路走路的步伐时,就会变得上气不接下气,甚至会累到无法继续行程。

     山野的登山徒步步伐要采用不同于城市平整柏油路面的步法行走,通常柏油路面行走双脚是自然沿水平方向摆动提出去的。但山路的高低起伏凹凸不平,有时候甚至还有滚动的石头,很不好走。登山徒步时,最重要的就是“步行姿势”与“步伐”,首先说明的是步行姿势。头、腰、脚要保持在同一条重力线上,并经常把这条线当作是身体的轴心来移动着走。

     方法:将一只脚膝盖抬起、另一只脚着地取得平衡,此时肩膀不要用力,步行的重心要从后脚转为前脚时,要将头部与腰部重心移向前,前脚膝盖不要往前突出,再向前踏出后脚,重新制造一个重心。这样头、腰、脚重心不断移动交替行走的方法就是正确的步行姿势。上山中心前移,下山重心放在后脚。

2.小步伐,慢慢走
      不论山路的上行或下行,最基本的就是步伐要小。这样的徒步方法,即使不看眼前的状况也能以同样的步伐往前走,除了容易保持平衡外,也可减轻疲劳。

     户外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比较,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运动时间长而且运动过程中要背负上个人的生活食用品,如果长时间走在很多上下坡的山路,就像大步快速走在城市街上一样,马上就会喘不过气来。建议新手不妨以平常步行的一半速度,采用小步法,悠闲散步般的慢慢地往上爬着走。

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种全身运动。可以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控制节奏。

       上坡道就已经觉得累的新手,大多数是只用下半身的腿部肌肉力量硬爬上山,而上半身的肌肉则呈现胶着完全没有参与运动。相对地,登山老手为了让手腕、背部、腹部肌肉、肩膀等全身的肌肉活动,会将必要的力量分散于每一步。新手只要徒步过程中大方地摆动手臂走,全身肌肉就会得到很好的参与活动。


pp by 老痴呆

        新手一般通常犯的常见错误的就是拖着脚走或用逛街的步伐登山。这种方式走山路,因为身体较难取得平衡,很容易踢到东西而跌倒。此外,因为身体为了行走中困难取得平衡,要用多余的肌肉撑住,反而更容易觉得疲累。为了避免这种状况,请各位要确实地抬起脚,小步伐,一步步踩稳慢慢往前走。

3.全脚掌,稳踏步
      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尽量用个人中等负荷心跳脉搏次数行走,中等负荷运动强度心跳=(180-年龄)X60-70%。背部肩沉背挺,全脚掌触地,踏稳脚步再移动重心,尽量保持匀速。

      很多山友登山徒步经常会大腿或者小腿肚肌肉抽筋,就是登山徒步脚掌踏出没有选择全脚掌着地,或者选择全脚掌着地了但刚好踏在凹凸不平的面上,没有选择好踏点,比如脚掌踏在一个小石头上,这样一移动重心,感觉不对劲,至少要花多四倍的力量来重新平衡身体重心,通常在无谓花掉这些“浪费”的力气平衡身体过程中,是导致脚抽筋的原因之一。所以请尽量选择有土的地面及稳定踏点的地方走。

4.上坡外八字,下行重后脚
      遇到较斜的上坡道时,最重要的是脚要采外八字步走,亦即脚尖向外打开走。我们不妨将脚实际放在陡坡(见上面坡度的定义)上试试看就很容易得知,若直接将整个脚踩在上斜坡时,脚尖因为是在比脚后跟还高的位置,所以脚踝急激弯曲而无法匀整协调稳定。相反地,如果对着斜面打开脚尖,把脚往横着踩,脚尖与脚踝变成几乎同一个高度,因而脚踝会变得轻松且容易摆动。

       请谨慎下坡,即使是缓坡,下坡时也可能会有跌倒的危险,所以一定要一步一步用小碎步确实走才行。下雨过后的路面特别湿滑,更容易滑到,更需要小心。步伐要比上坡时小一些,如果小步走,就算脚不小心滑了一下也能马上恢复平衡,防止跌倒。

      山地下行时,身体重心切莫注于下行的前脚。如何下行把全身重量集中注于前脚,也就是用一蹦一蹦的样子走下去,这样会造成前脚负担很大,也是造成膝盖疼痛的原因之一。而且很容易导致身体精疲力尽不能继续行程。所以请记得在脚往下坡踩的瞬间,将脚踝及膝盖充分弯曲,发挥缓冲作用来着地,重心在后脚。


pp by 老痴呆


5.高台地,切莫跳
      下行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徒步线路上,时而可见同膝盖高或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或是斜坡上露出很大的高度落差坡度等。下行这种落差很高的台阶地形时,严禁突然往下弹跳,切切!!!跳着下,不仅会滑倒、扭伤脚踝、还会有挫伤或骨折的危险性。正确的下行步法是利用边上树根类的植物紧紧抓住,稳住身体重心把脚顺利往下掂着地,或者坐在地上慢慢滑下去着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21: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戶外常識系列之3------行程表及行程图

資料來源:
www2.hkedcity.net/

香港青年奖励计划—— 野外锻练科
行程表及行程图

一. 行程图 (Route Map)
在一张影印的地图上用不同的颜色笔标出以下各项,方便计划路线及计算行程。
1. 检查点 (Check Points),通常用○表示,并注明编号。
2. 计划路线 (Planned Route),即打算採用的路线,应避免走马路及危险地区。
3. 后备路线 (Bad Weather Alternative),在遇到坏天气 (如大雨、大雾) 时採用的路线,应避开高山、或沿河溪前进,可走马路。后备路线应以营地或终点为目的地,因为採用后备路线并非中断旅程。若要採用后备路线必须得到导师同意。
4. 紧急路线 (Emergency Route),在遇到紧急问题 (如队员受伤、雷暴) 时採用的路线,若要採用紧急路线,即是中断旅程,所以紧急路线必须以最快、最安全的路线到达一处安全地点,如郊野公园管理站、村庄、马路等,方便求援。
5. 实际路线 (Actual Route) ,在呈交旅程报告时把实际所行的路线标示出来。

pp by 裸大又


二. 行程表 (Route Card)
一张记录有以下各项的表格,用以计算行程距离、爬升量、所需时间,并应记录有分段时间及沿途地形、地貌特徵。换句话说,就是整个旅程的详尽计划。

1. 日期、时间、组别、成员等一般性资料。            
2. 2.检查点,以 G R 表示。
3. 行进方位角。
4. 水平距离。
5. 爬升量。
6. 出发时间。
7. 所需时间。
8. 休息时间。
9. 累积时间。
10. 到达时间。
11. 沿途地形、地貌特徵。


      
三. 拿史密夫定律 (Nalsmith's Law)
拿史密夫定律是根据西方人的体能而订定的一条关于徒步旅行者行进速度的计算方法。
「一个人在正常负重 (不超过体重 1/4) 下,每小时可走平路 4km ,而每爬升500m,需多加一小时。」
例如某甲由 A地走到 B地,两地水平距离为 4km,累积爬升量为500m,则某甲需2小时才可完成旅程。由上引申得每行 1km需时15分钟,每爬升 20m需时 2.5分钟。利用此方法可计算出旅程所需时间。
由于拿史密夫定律非为中国年青人而设,所以可以先用该定律作首次旅程的计,然后按实际的差异再作调整。例如多加 10%或 15%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21: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戶外常識系列之4-----行进时间规律,熱身與休息控制
原创:泰雷家  


    行前热身一定要要做足,起步放慢宜缓行。每次活动前,必须主动花5-10分钟做伸拉热身运动。这是科学的锻炼方法所必须的。行前花少少时间做准备运动,让肺部预先有效吸收氧气,增加肌肉血液循环,使心脏有一个运动的适应过程,这样可以把身体调整成为适合登山徒步的运动状态。还可以预防很多特发状况及受伤。

]

    刚开始登山徒步,不要逞强赶速度。步行山路要花很长的时间,是一种路程较远的运动。有的人急于上山顶,所以开始就急于快速赶路象跑步一样,用这种方式的人,休息次数多,后半段路程不仅速度减缓,有的甚至已累到走不动。刚开始起步,速度稍微放慢点,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通常刚开始的30分钟内,都要给队伍一个休息调整时间,队员可以利用这个休息调整时间调整鞋带、背包、衣物的减增等。


    行进时间有规律,疲劳现前要休息。登山徒步的休息方法,分小休息与长休息。无论小休息与大休息,这样一种登山重复休息模式,目的都只有一个:防止疲劳,让身体获得充分休息,恢复精神更利于行走。通常登上徒步大多采步行四十至五十分钟、休息十至十五分钟的方式;建议初学者采步行二十至二十五分钟、休息三至五分钟的小休息模式。这种方法在长时间步行时可以让人觉得不容易累。当然,另外也是要考虑队员的身体状况及后续行程来随机应变,灵活分配休息时间。即使走不到十五、六分钟,看到景观不错的地方或是想歇口气时停下来休息也可以的。

    最好的休息方法是“会累之前要休息”。为更舒适、安全地走远路程,减少疲劳的感觉,把体力保存到最后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休息次数如果太过频繁及冗长,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到达目的地,这样反而更累。所以为了掌握自己行走的节凑与休息的步调,请认真明细记录下自己步行时间的纪录,掌握个人的行走节凑。通常登山徒步过程中的小休息,以3-5分钟内比较适宜,以站着休息为止,调整节凑与呼吸,可以就着这个时间补充下行动粮及水分。还可以等下其他的队员。


    长时间的休息,可以卸下背包,站立调整呼吸回复正常后再坐下休息。休息时要尽量放松身体,让身体充分休息。怎么舒服就怎么坐,哪怕是躺倒下休息也不妨。找一个树木残枝、岩石上的地方,以最轻松舒服的姿态坐在上面休息。如果姿势不正确,不仅无法充分休息,一旦气温下降,容易发生脚抽筋等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果找不到适当地点休息,坐在背包上也无妨。背包的背面朝上摆在稳定的地方,让腰的位置变高才能坐得更舒服。休息时要避免肌肉受凉,肌肉受凉特别是休息点选择在面向冷风的山脊时,也一样容易导致肌肉抽筋。





    休息中可以做的事林林总总,例如用餐、补充水分、做伸展运动、确认路线、衣服的加减等等。建议休息采取主动休息的方法,主动做伸展运动,伸拉步行中常使用到的小腿肚、大腿、背部等部位的肌肉群。就算是花十至十五秒的时间做也一样对预防疲劳很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山水知音 ( 浙ICP备10040331号 )

GMT+8, 2024-3-29 16:37 , Processed in 0.1167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